乌斯里夫沙皇鲍里斯三世被认为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中兴之主,他继位后不久便通过作为皇太子期间的谋划、布局,打垮了长期把持朝政的“女贵人党”,一个追溯到当年那位在白塔惩戒后稳定了乌斯里夫政局的女大公的党派,他们盘踞在乌斯里夫的“中都”,对帝国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力。
鲍里斯三世一度将这一派系的所有头目都下令流放,主要的几个首领还被他终身监禁,女人被勒令出家,男人则被致盲或是阉割处罚,这在乌斯里夫人的文化中就意味着他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和资格,收缴他们的财产和土地用来重新分配、嘉奖那些有功的人。
他对北方领地重新宣示了沙皇帝国的权威,重申了入贡制度,让分散在诺德兰半岛上那些大小雅尔们派出自己的子嗣来到沙皇格勒学习,进修。
在南方,趁着拜火者阿岚帝国衰落的空当,沙皇派出了一些使团和“佣兵”登上了安托利亚群山,向那里的山地自由城邦们示好建交,最终成功的说服了好几座城市向乌斯里夫朝贡,成为了他们的准附庸。
而在西边,鲍里斯三世则延续了乌斯里夫人一贯以来的向西扩张,主宰“繁荣界域”的路线,和克洛诺斯帝国扶持的东哥特人与北海联合公国开战,兵锋一度抵进了黑森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他敏锐的意识到了法师不会特别多的介入世俗争斗,以及希望在凡世列国之间维持平衡这点,就意味着敌我双方的超凡力量整体上是常态“持平”的,那么唯一能够为战争增加砝码的,反而不是超凡者,而是一贯被视为“仆从军”“法师炮灰”的凡人军队。
于是他循序渐进的对乌斯里夫人的军事制度寻求改良,当然不会是直接收缴地方兵权,而是另起炉灶,开办军事学院,重点吸纳那些有上进心,但又在家族中处于较边缘位置——和继承权无关的次子、旁系青年,对他们灌输忠诚,进行教育,培养在超凡主导下如何更好发挥“凡人作用”的战争思维,形成了一个积极上进的“士官生”群体,阿廖沙就属于这一类人。
然后用这些士官生去掺沙子、扩大直属的皇室“近卫军”。
可以说,鲍里斯三世是一位不论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果的英明帝王。
继续下去,他估计也会被冠以“大帝”“英明者”“智慧的”一类荣冠头衔。
可惜的是,在时代的洪流,在如同“地质活动”这样的,凡力几乎不可阻挡的自然伟力面前,凡人的努力,很多时候也只是在给自己最后争取一个“体面”的结局。
就像当初的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突厥人时,谁能责怪他做的不够好,做得不够多呢?
紫袍最终也淹没在了人潮之中,君堡的新月旗被征服者所承继,随即,又变成了一个新帝国的标志。
鲍里斯三世的所有作为,最后会给他留下一个“君非亡国之君”的评价,便已是另一群人的宽宏了。
在东方格勒西北的卡塔琳州,意识到敌人这次汹汹而来,是有着鲸吞寰宇,征服列国的雄心,无可奈何的沙皇集结了一支数量前所未有庞大的军团与敌人展开了决战。
而结果没有任何意外,因为沙皇本人在开战之前便对此这场战争毫无信心。
我方没有超凡者的深度参与,而敌人则是可怕的“域外入侵”,结果毫无悬念,他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没有越过一个凡世的维度,因为往上面走的路已经被白塔堵死了,而且还下了严令:谁敢越界,杀无赦!
在他们已知的世界里天下无敌的罗马军团遇上了一支平平无奇的一战军团,可能对方在他们的层次下并不出色,只是北洋军阀、灰色牲口的水平,但这已经完全足够了。
第二零五:弃国
阿廖沙的失败只是这场战争中的一个缩影。
鲍里斯沙皇尽其所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他在大部队溃败、被歼灭、打光之后,还出动了自己精锐的近卫军往前和敌人厮杀了一阵,然后才再表完了对白塔的忠心,对律法真理的捍卫后退出战场。
第一百零六章:这就是斯巴达(五)(69)
皇帝本人的周围有着许多精锐护卫,暗中还有许多超凡者保护,当然,如果艾尔真不想让他走,他无论如何也是走不掉的,但艾尔并不在意能不能俘虏一个失败的皇帝,相反,他对一个皇帝失败后的命运、经历更感兴趣,所以他根本没有插手。
之后的情况就如同一切历史上发生过的那样,当一方的领袖带着全国主力被打了个大军覆没,惨不忍睹之后。
罗马人的军队一路如入无人之境,他们到哪里都能以那“取悦暴民”的政策和恐怖的操控人心的手段得到大量的投靠,并且“罗马间谍”的可怕如今也在许多地方甚嚣尘上,任何人,不管他此前
(http://www.dishug.com/book/CCUu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dishug.com。帝书阁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dish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