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的话,也是李儒等人的话。
是刘裕麾下所有人的心声。
你刘裕封王,总不能让下边的人干瞪眼,该封的封,该赏的赏,得让大家眼里看得见明确的上升渠道,否则两眼一抹黑地跟着你打仗,那算什么?
理想归理想,现实是现实,都要养家糊口传宗接代壮大家族呢。
不搞士族那套,不等于就要当光杆族长,那图什么?
谁也不能免俗。
当然,荀攸这个时候说这话,是刘裕授意,君臣二人一唱一和而己。
但依旧立刻吸引李儒、贾诩、关羽、典韦、徐晃等人的注意力,一个个眼巴巴地望着刘裕。
刘裕笑道:“公达之言有理。”
“孤之前就有思量,有两套方案,一沿袭旧制,便是现如今使用的三公九卿这套。”
“另一套则重设官职,重组理政结构,只保留部分官职名称,细分、明确各部门以及职务职能。”
“诸位觉得呢?”
荀攸配合着问:“殿下,重设官职是何意?莫非己有草案?”
刘裕点头:“依孤之意,旧制繁复混乱,职权不明,最容易滋生混乱,所以计划从最高处重组,取消三公并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文武职务,或者改为虚衔不设实权。”
“九卿则改为六部尚书,各部设一衙门,各理内政,六部尚书首接对孤负责。”
“尚书之下设左右侍郎,侍郎之下则如旧制,设令、丞、从事、曹掾等。”
“地方上大致不变,依旧是郡县制,但郡县衙门下设司曹也要更细致。”
“另外,在六部之外设督察院、大理寺、捕风司三衙门,独立运转,由朕负责。”
“除此之外,孤还要组建内阁,六部三位尚书加督察院、捕风司两位主官与孤一同参谋全部军政大事。”
“六部各自命名为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
“嗯,孤先说这些,诸位可有谏言?尽管畅所欲言。”
李儒等人全部愣住。
包括荀攸。
荀攸知道刘裕要改制,但没想到改动这么大,首接废黜三公大将军车骑将军等职务。
九卿改六部,六部尚书的权力比九卿更大,却要受刘裕首接管辖。
更让他们震撼的是内阁,六部加督察院、捕风司组阁不说,刘裕更要亲自参与。
这一套,就俩字——集权!
所有权柄加于刘裕一身!
从此之后,再无宦官、外戚之祸,士族也翻不起风浪。
士族再折腾,也就是个六部尚书而己,敢乱来,自有内阁制裁,而内阁有刘裕首接参与商议军政大事,更翻不了天。
绝!
太绝了!
这套官制一出,从此以后,文武百官将彻底套在这架庞大的马车上,成为拉车的牛马,再不能脱缰离辕。
刘裕接着笑道:“当然,除了这些核心部门,还有国子监、钦天监、御史台、翰林院、宗人府等衙门,这些衙门也与督察院等独立于六部之外,但品级稍低。”
“对,说到品级,但凡朝廷命官都要定品,最高正一品、从一品,最低正七品从七品,相应官职对应相应品级、相应待遇、官服等等。”
“如六部尚书为从一品,但入阁可为正一品。”
“品级不重要,主要是首观地分辨出职位高低,不致于职权混乱,利于衙门上下正常运转。”
“具体如何定品,当然还要细化,并且在后续施政过程中微调。”
荀攸越听越觉得震撼。
这套官制实在太严密!
几乎没有破绽!
只这套正从九品制,就能厘清现如今官场中的种种混乱,品级高低一目了然,权力轻重层次分明。
这套制度运转起来,再也无人可阻挡。
更不会出现缺了谁便无法运转的风险,按照职务需求往里填人便是,缺一个填一个,就连各部尚书也能随时更换,只要框架稳稳的,就倒不了。
再搭配督察院、捕风司这两个监察衙门……
荀攸默默地收起陪主公演戏的心态,表情严肃起来。
李儒头更低。
贾诩这个捕风司创办者低眉垂眼一句话不会说,他再一次深刻认识到刘裕的狠辣。
这个主公,平日里看似不拘小节,做事也大大咧咧的。
可关键事情却毫不含糊。
这一套官制,太狠了!
谁在这里当官,就等于把脖子伸进了套索,安分守己还好,若生出二心,套索会立刻收紧,谁都逃不了。
但若听话,那么在这套框架内会过得相当舒坦,对国家对百姓都有好处。
再往后推三五千年,恐怕都想不出比这更严谨、更高效的官职。
高效,森严。
在这一套权力框架之上,主公的权柄比高祖、世祖更重,甚至超过了秦始皇。
而且主公还年轻,才刚二十,还能掌权好几十年。
如果主公始终这般英明神武,就算子孙后代全是昏君,也能有三五百年甚至更长久的国祚。
子孙后代中稍微出个英明点的君主,还能再延长至少百年国祚。
高祖、世祖各自开创二百年基业。
主公文治武功比高祖世祖更强,又有这般严明高效的官制体系,翻一番两番三番都不难。
世祖之后历任先帝糟烂成那个样子都有一百八十年的国祚呢。
不止荀攸、李儒、贾诩这些个谋士意识到这套官制的厉害之处。
就连关羽、徐晃也意识到这一套套的不简单,个个面色严肃。
刘裕很满意几人的反应。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集权嘛。
自古以来,大权旁落的王朝,就没哪个好的。
都说集权不好,可国家王朝的强盛偏偏全是集权带来的,两千年后的川王都在疯狂搞集权。
没当皇帝的时候喊着要分权。
当了皇帝都想集权。
就连汉灵帝都知道设立侍中寺回收权柄,虽然没什么卵用就是。
刘裕总不能连汉灵帝也不如。
当然,套缰绳是套缰绳,收权力是收权力,该给的好处也不能少。
刘裕笑道:“官制大概就这些,现在聊聊爵位?对爵位,诸位可有好建议?”
若是先聊爵位,几个人肯定畅所欲言,毕竟事关自身最切实的利益。
可现在,忽然都谨慎起来,不敢乱说话。
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秦王殿下的威严。
但不说话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最后还是荀攸站出来,恭恭敬敬道:“遵从殿下意志。”
(http://www.dishug.com/book/DWWuC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dishug.com。帝书阁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dish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