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0章 秦晋争霸

帝书阁 更新最快!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http://www.dishug.com/book/iCvUII.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那时候的自已是不是有些太冲动了?”

秦穆公皱眉看着天幕,他总觉得之后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

百里奚与蹇叔欲言又止,这种事,按道理来说,他们肯定会阻止的。不过按天幕意思,显然他们的劝谏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郑文公很难绷,他郑国招谁惹谁了?有必要这么多国家都来搞针对吗?

周宣王莫名看向郑桓公,似笑非笑道:“或许,这就是欺辱天子的报应吧?”

郑桓公无言以对,子孙造的孽跟他有什么关系?有必要朝自已说吗?

〔郑文公刚去世,之前被安排驻守在新郑的秦军首领杞子便传来消息,说他们已经掌握了新郑城防,只要秦穆公派兵前来,郑国就能唾手可得!〕

〔秦穆公心动了。之前晋国与郑国讲和之时,他就已经有些不满了。郑穆公即位之后,郑国跟晋国更是亲近的如一家人,如果郑国彻底倒向晋国,那秦国称霸就没有希望了,所以,趁如此千载难逢之际,秦穆公决定放手一搏!〕

“放手一搏?”

秦穆公脸上的神情愈发凝重了!

〔当蹇叔与百里奚得知秦穆公的派兵计划时,两人表示坚决反对。蹇叔说:“劳师远征,闻所未闻。千里偷袭,岂能掩人耳目?我军长途跋涉,敌军以逸待劳,如何成功?”〕

〔此番劝谏不无道理,而且之前烛之武也曾说过,秦国跟郑国相距千里,即便打下郑国,最后获得最大利益的也不可能是秦国,简单来说,就是弊大于利!〕

〔但秦穆公不听,此时的他已经被争霸中原的远景迷惑了双眼,脑子里不断充斥着兴奋与幻想,谁劝都没用。〕

〔公元前628年冬天,秦穆公命百里奚的儿子百里孟明、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率军东进!〕

〔出征前,百里奚跟蹇叔哭着送别自已的儿子,蹇叔说:“我能看见秦师出发,却看不到他们回来了!”秦穆公得知大怒,派人责问道:“你懂什么?若少活两年,你坟头草都有人高了!”蹇叔没敢多话,拉过自已两个儿子,与之诀别道:“晋军肯定会在崤山埋伏我军。崤山旁边有两座陵墓,南陵是夏代后皋的陵墓,北陵是以前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你们必死在两座陵墓之间。到时候,我去给你们收尸。”〕

蹇叔很难受,难道他的儿子命中注定有此一劫?

秦穆公对此沉默不语,因为哪怕是他也对未来的那个自已很是不解!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这场战役再如何凶险,难道还能全军覆没不成?蹇叔之言明显过于严重了。

〔公元前627年春,秦军途经洛邑时,并未按照礼制表达对天子的敬畏,而是极为敷衍的示意了一下,然后扬长而去。〕

〔王孙满年幼,看到这一幕后说道:“秦师如此无礼,焉能不败?”〕

〔当秦军刚到达滑国时,他们的目的就已经被一名郑国商人提前察觉,并随之将消息传回到了郑国。郑穆公得知消息,顿时大惊,不过很快就迅速做出了反应,直接将原先那些驻守在新郑的秦国将领都打发走了。没有这些人做内应,你秦国千里奔袭,又能有多少胜算?〕

〔百里孟明等人不是傻子,当得知自已已经暴露之后,危机感也就来了。于是众人商议,既然此行无法灭掉郑国,那么就班师回国吧!不过,话虽这么说,但大军出征,结果却空手而归,这怎么想都不甘心,于是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滑国给灭掉了,然后满载而归。〕

滑国:不是,你们是不是有什么大病?我们招你惹你了啊?简直欺人太甚!

秦穆公毫不在意滑国有什么不满,而是皱眉说道:“此战就这么结束了?千里奔袭,结果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

说实话,秦穆公对此很不满意。

〔正所谓乐极生悲,当你只注视眼前利益而忽略潜在的危险时,那么灾难也就离你不远了。对于秦国的动作,晋国群臣自然看在眼中。而且,自晋文公去世后,不说晋国的霸主地位是否还能维持得住,但在那之前,身边虎视眈眈的秦国无疑成为了最大威胁。〕

〔晋襄公与他父亲晋文公不同,他从始至终并没有受到秦国任何恩惠,也没什么需要报答的。所以,打击秦国,并遏制对方的东扩趋势,这对晋襄公来说,只要有机会,他便绝不手软。〕

晋襄公笑笑,没想到天幕将他的心思看到还挺透彻的。

秦穆公嘲讽道:“区区小辈,口气倒是不小,秦国的崛起岂是你能阻挡的?”

〔据《史记》记载,“滑,晋之边邑也。”也就是说,滑国不仅是晋国的同姓之国,还是晋国的附庸国。显然,百里孟明这一行人无疑彻底得罪了晋国。〕

〔当滑国灭亡的消息传回晋国时,晋襄公迅速召集群臣商议此事。先轸说:“秦国不听蹇叔之言,劳师远征,这正是我们打击秦国的绝佳机会。”栾枝反对说:“秦国对先君有恩,我们未报恩而伐其师,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国君呢?”先轸辩驳说:“秦国不为我们的国丧举哀,反而去攻打我们的同姓之国,这是他们无礼在先。而且‘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现在我们打击秦国是为了晋国以后的长治久安,这才是真正对得起先君的事。”〕

〔在国家利益面前,所谓的“恩情”又算什么呢?最终晋襄公决定,在半路上截击秦军,一次性打掉秦国东进的梦想。〕

这时秦穆公的脸色已经极其难看了,他没想到对方居然真敢对他们秦国下狠手。

为了国家利益,竟连所谓的“恩情”都能置之不顾,这个小辈,自已果然还是小看他了啊!

晋文公紧盯着天幕,片刻后才叹了口气说道:“你这性格也不知是谁教的,一点也不像我,真不知是好是坏。”

公子欢思考后说道:“可能每个人的处事风格都会随着所处地位的不同,从而发生很大改变。”

晋文公轻轻点头:“你倒说的在理。”

〔秦军满载抢来的战利品,跟来时一样,沿途要经过多道关隘,其中最险峻的就是崤函地区。崤山是一片荒无人烟的高山,分为东、西两座,中间有一条狭窄的隘道,是秦国到中原的必经之地。〕

〔晋国已经算准了秦军途径崤山的时间,在他们到来之前,晋襄公下令兴兵的同时,顺便又征调了姜戎的军队跟他们打配合。所谓姜戎,他们同西申国关系较近,因常年与戎人杂居,生活习性也与中原差距甚大,所以也称申戎。秦国占据关中后,姜戎遭到驱逐,最后被晋国安置在南境。所以这次姜戎出兵,既是报秦国的仇,也是报晋国的恩。〕

〔此战由于是国丧期间,所以晋军都将白色的孝服染成了黑色。两军早早地埋伏在崤山隘道两头,就等秦军到来了。〕

秦穆公头皮发麻,这种眼睁睁看着自已的军队即将遭遇埋伏,其中感受无疑让他非常心痛!

“停下,都给寡人停下!”

秦穆公目光喷火的大声呼喊!

场面一时略显混乱,最后还是百里奚上前才最终将激动的秦穆公安抚下来!

不过,即便如此,秦穆公的脸上依旧充满着怒火。

〔公元前627年四月十三日,当秦军队列完全进入晋军的设伏地段时,等待多日的晋军突然发起猛攻,四周瞬间喊声震天,原木、巨石、火把、箭矢,铺天盖地地从两旁的山崖上落下。秦军大叫着夺路而逃,但山道狭窄,能逃到哪里去?所有人都逃不了了,退路已经被封死,每个人都被砸得血肉横飞,断肢遍地,哭喊声响彻天际,自相踩踏而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此时四周的山上站满了晋军,如群狼环伺。偶尔有几个逃出山谷的秦国士兵,立即就会被四面埋伏的弓弩手射杀。〕

〔等隘道中的哭喊声渐渐平息,晋国和姜戎的兵士拿着大刀长枪拥入山谷,踩着尸体对幸存的秦军挨个砍杀,一时间血流遍地。〕

〔这是春秋时期很罕见的一场歼灭战。晋国对秦军毫不留情,大开杀戒。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几员将领被活捉。〕

秦穆公瞬间便感觉一股极致的怒火涌上心头,愤恨道:“当真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啊!晋国,很好!既然你们能如此不顾道义,那今后也就别怪秦国不留情面了!”

晋文公似是不忍的说道:“你这做法,过了!”

公子欢沉默不语!

宋襄公就很不满,哪有战争是这样打的?你们到底还有没有君子风范?心中还有没有仁义道德?

〔秦国惨败,身为秦人的文嬴看不下去了,替三位将军求情,让晋襄公放了他们,说:“这三人挑起两国之间的矛盾,秦君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你又何必杀他们脏了自已的手?送回秦国让秦君动手去杀不是更好?”嫡母来求,晋襄公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没能顶住忽悠,将这三人给放了。〕

〔先轸得知此事,恨铁不成钢,大声斥责了晋襄公,甚至连唾沫星子都啐到了晋襄公脸上。晋襄公也觉得后悔了,于是派人赶紧将他们给抓回来,但很可惜,已经追不上了。〕

〔秦穆公身穿白色孝服在郊外等待,当见到孟明等人之后,痛哭道:“悔不听蹇叔之言,这都是寡人的罪过啊!”对于孟明等人,秦穆公并没有选择处罚,而是继续重用他们!〕

秦穆公默然不语,心中虽然痛恨,但只要这之后能够谨慎行事,那么终究可以避免这一切的。

晋襄公这时也觉得后悔了,当初自已怎么就昏了头,直接放他们回去了呢?

〔崤之战把秦国彻底打痛了,秦穆公几乎恨入骨髓,一心想要找晋国报仇,经过两年的充分准备后,公元前625年,裹挟着心中怒火,孟明率师伐晋,以报崤之战之仇,与晋军战于彭衙,结果失利,惨败而归。〕

〔同年冬天,晋国率领宋、陈、郑组成四国联军共同伐秦,秦国战败,联军取汪邑和彭衙而还。接连惨败,这让秦穆公心中的怒火愈发汹涌。终于,公元前624年,秦穆公亲率大军出征,渡过黄河以后,下令焚毁所有船只,以示必死之心。〕

〔秦军以敢死必胜的决心而来,晋国朝野震动。群臣都认为这秦国完全就是被逼的快疯了,这种赌上国运与之同归于尽的打法根本没必要应战。而且,晋国的志向在于争霸天下,所以何必与他们争这一口气?不如避而不战,让他们自已闹去,等闹够了自然就会消停了。〕

〔晋军避而不出,于是秦军一路向东,很快攻占了晋国的王官等地,一直杀到晋国都城的郊外,晋军都没有任何动静。随后秦军掉头向南,越中条山,渡茅津,进入了崤山。〕

〔三年过去了,当年战败的秦军如今已化为了累累白骨,冷风一吹,无限凄凉。此时此刻,秦穆公终究没能忍住心中悲痛,跪地痛哭了起来。〕

天幕中的凄凉场景,足以让在场众人印象深刻,秦穆公双目有些失神,虽然这些事并非是现在的自已所造成的,但他终究不怎么好受。

〔这一幕是秦国永恒的历史伤痕。面对惨痛的历史和残酷的现实,秦穆公终于明白了,广阔的中原舞台是不属于春秋时代的秦国的。〕

〔在绝对的劣势面前,秦国不仅突破不了晋国的防线,就算真正面对弱肉强食的中原,也难保不再有崤山之败。痛定思痛,秦穆公下令在崤山战场上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标记,全军肃立默哀。之后,秦国大军悲伤地踏上了回国之途。〕

〔秦晋争霸,秦国终究还是输了。〕



    (http://www.dishug.com/book/iCvUI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dishug.com。帝书阁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dishug.com
帝书阁 有求必应!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http://www.dishug.com/book/iCvUII.html 全文阅读!帝书阁,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