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穆王?呵,这次你还想称王?做梦!”
楚成王神色阴沉,咬牙说道!
齐桓公满脸哀叹,他晚年那种情况跟弑父也没多大区别了吧?而且,若以结果而言,明显他的下场更为凄惨!
“弑父?”
不知为什么,赵武灵王总觉得这词让他有种莫名的心悸感!难道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果断摇头!
唐朝,李世民心中突然咯噔一下,但很快又反应了过来。
自已又没弑父,心虚什么?闹心!
〔晋国自从与秦国彻底闹翻以后,外部压力一下骤增,毕竟,同时受到秦、楚两面夹击,哪怕这时候的晋国确实强大,可一时也有些吃不消,为此,晋襄公只能想办法调整一下对外策略。〕
〔以武力称霸诸侯,虽然足够强势,但容易得罪人。为了能够获得更多诸侯国的支持,晋国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霸道与咄咄逼人,而是以怀柔为主。〕
〔晋襄公主动与卫曹两国修复关系,同时又邀请之前被他冷落的鲁文公访问晋国。自此,随着晋国形象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诸侯国开始攀附晋国,这下,原本岌岌可危的霸主地位再次得到了巩固。“以德服人”在这个时候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缺点就是,你不能如以前那般随意扩张地盘了。毕竟,“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武服人”。〕
晋襄公觉得很苦恼,这算什么事?不过,他相信自已总有机会可以扭转这个局面的。
秦穆公冷哼,活该!
齐桓公对此很是感同身受,毕竟,他称霸时所倡导的理念就是“以德服人”。
宋襄公笑了,他觉得当初自已的想法肯定没错,以“仁德”而称霸诸侯,这不就是自已一直所追求的吗?
至于那楚国,明显就是蛮夷作风,不懂什么才是礼仪之邦,他根本不屑与之为伍!
〔晋国因为要维持霸主形象,所以不能随意扩张地盘,但楚国却不一样了。反正“我是蛮夷”,你们的道德对我没有任何的束缚感,我依旧为所欲为,想打谁就打谁。〕
〔公元前624年,楚穆王上台第二年,亲率大军直接杀向江国。此举就是在挑衅中原霸主,晋襄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当即派遣军队袭击楚国本土,以迫使楚国撤军。楚军无奈只能回援,江国得以保存。〕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晋国将此事告知周襄王后,周襄王也很愤怒,于是派王叔桓公与晋国将领阳处父再伐楚国,一直打到方城。但随后因楚将息公子朱率军救援,致使周晋联军无法攻克方城,于是只能撤军。〕
江国:“……”
不是,你们大国称霸,干嘛还要牵连他们这些小国啊!
首战失利,这让楚穆王很不爽!
〔形势所迫,本来楚国也想等等风头的,结果机会很快就来了。这一年,正是秦国跟晋国打的最激烈的时候,秦穆公更是杀红了眼,倾举国之力攻打晋国,在晋国的土地上横冲直撞了几个月才走。第二年,晋国为找回面子,一路打进秦国腹地,战况激烈,自然也就顾不上江国了。〕
〔楚穆王觉得这就是个机会,于是迅速出手,直接把将江国给吞并了。之后再接再厉,在第三年,楚穆王又灭六国(今安徽六安北)和蓼国(今河南固始东北)等小国家,进一步扩大了人口和疆域,并再次形成了威胁中原的局面。由此可见,此时楚国之强,几乎无人能挡。〕
秦穆公很无语,这楚国也太会趁火打劫了吧?
这江国可是秦国的同姓国,作为盟友,难道你们就不能看在秦国的面子上手下留情吗?
楚穆王很得意:“这晋国不行啊!看来这之后的中原霸主必定是寡人无疑了,哈哈!”
晋襄公仰天叹气,晋国的霸权难道要在自已手中衰落了?
楚成王最看不得天幕上自已这儿子如此得意的模样,拉起鞭子狠狠抽在面前的商臣身上,口中狠狠骂道:“你很得意是吧?既如此,那寡人就让你再好好体会一下,什么叫王者之怒!”
唰的一声,长鞭直接狠狠落下,瞬间一阵极其肉疼的哀嚎声顿时响彻而起!
“别,父王,儿臣再也不敢了,别,别…别……疼啊!”
商臣疼得脸都扭曲了起来,若不是身体被捆绑的紧紧的,不然这时候的他早在地上疼的滚来滚去了。
听见哀嚎,楚成王不管不顾,手上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狠,他要发泄,心中这股积聚的怒火,他必须要狠狠发泄出来才行,不然浑身都不痛快!
“胆敢弑父的逆子,今天寡人就要让你尝尝这痛不欲生的滋味!”
话落,唰的一声,长鞭再一次狠狠落下!
〔江国被灭,最难受的不是救援不及的晋国,而是他们的亲戚,也就是秦国。毕竟都是嬴姓国,如果不帮忙做点什么,估计也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就在第二年,秦国率军攻打了那个本来臣服后又选择反叛的鄀国,强行逼他们重新倒向了自已。〕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为江国报仇了。毕竟,此时的秦国跟楚国还是盟友关系,不能轻易撕破脸,所以,灭江国这事到最后便不了了之了。当然,之后不久,秦穆公这一生也到此为止了。〕
秦穆公无奈,这已经是自已能做到的极限了,可不能怪寡人啊!
江国:好好好,这就是所谓的亲戚,哼!
鄀国:真是造孽啊!
楚穆王有点不爽,但最后还是没说什么。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逝世。同时,伴随着秦穆公的逝去,人殉制度的兴起也使得这时的秦国饱受后人诟病。由于文化的落后与野蛮,自秦武公开始,秦国就恢复了商朝的人殉制度。据说秦武公死后,殉葬者高达六十六人。〕
〔秦穆公虽是一代明主,但死后却依然没能免俗。他不仅沿用了前任君主的殉葬风俗,而且变本加厉,殉葬人数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一百七十七人,成为人殉制度的最高峰,其中更是有著名将领随之陪葬,这算是开了历史先河。〕
〔毕竟,以往哪怕殉葬,用的人也是奴隶和侍妾这种地位很低且大多数没什么用的人。而将领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国家的顶梁柱,用他们来殉葬,对于国家的利益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损失。可以说,任何有头脑的君主都不会做出这种的事来,但秦穆公却这样做了。〕
〔秦穆公作为春秋霸主,结果最后却露出了如此残暴的一面,这直接使得世人对他的评价降低了很多,成为他一生最大的污点。〕
秦穆公人傻了,这种事怎么就被天幕暴露出来了?
还有人殉真的很不受世人待见吗?另外,天幕所说被自已用来陪葬的著名将领是谁啊?就不能透露一下?
他很急,他真的很急!
殿内众将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总觉得每个人都可能是其中被殉葬的那个!
一时间,众将领竟开始人人自危起来,现场的氛围也变得莫名诡异起来!
察觉到殿内气氛的变化,秦穆公狠狠摁了摁眉心,然后才无奈说道:“放心,寡人不会让你们谁陪葬的,而且,有关于这殉葬制度,既然天幕这般不喜,如果可能的话,那还是取消吧!”
“君上圣明!”
殿内大臣纷纷拱手恭贺!
〔凑巧的是,就在这一年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22年,晋国内部也发生了一场惊天变动。一年之内,六卿里面的前四位,即赵衰、先且居、栾枝、胥臣,先后病故,晋国政坛巨震!〕
〔自从晋文公创立军政合一的三军六卿制后,到了晋襄公时期,六卿的势力就已经很强大了,而到了后面,六卿更是完全成为了晋国的政权核心。〕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基本都是公族执政,然而晋国却是个例外。晋国的公族由于晋献公的大肆屠杀,致使其势力大为削弱,人少,就很难出人才,更不用说在政坛上掀起什么风浪了。因而在大多数时候,晋国的行政大权基本都掌控在六卿手中。〕
〔没了公族的制约,那些原本就位高权重亦或是最早追随晋文公流亡的得力干将,最后都逐渐成为了晋国内部权倾朝野的大家族,再加上后来崛起的韩氏,晋国总共出现了十一个超然家族,即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中行氏、智氏、范氏、赵氏、魏氏,以及韩氏。〕
〔而担任六卿的人选,也只会在这十一个大家族中轮流选拔。之后,随着六卿的权势愈发强盛,这些大家族便完全把持了晋国的军政大权。〕
晋文公越看越头皮发麻,他总觉得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隐患!
这到了最后,该不会这十一大家族为了争权夺利,从而使晋国直接走向分裂吧?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不就成为了晋国的罪人?
不行,他必须要想办法杜绝这种可能。不然,若他以后到了地下,恐怕无颜面见历代先君。
这瞬间,晋襄公也感觉到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公元前622年,由于赵衰、先且居、栾枝、胥臣的去世,为了稳定政局,晋襄公决定重组六卿。经过慎重思考之后,新的六卿人选正式出炉,分别是中军将——赵盾;中军佐——狐射姑;上军将——先克;上军佐——箕郑父;下军将——先蔑;下军佐——荀林父。〕
〔公元前621年,等做完这一切之后,不久,晋襄公去世,临终前他将世子夷皋托付给赵衰之子赵盾。〕
〔由于赵衰极佳的人际关系,使得各方势力基本都支持赵家,而赵盾便凭借这次机会成功上位,一举成为了晋国政坛上的一号人物。赵盾接过父亲的政治遗产后,在各方势力的支持下,以赵盾为首的新人势力,成功压倒老牌贵族,并逐渐掌控了晋国朝政。至此,晋国历史上第一位权臣,赵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http://www.dishug.com/book/iCvUI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dishug.com。帝书阁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dish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