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越椒脸色难看:“这该死的楚庄王!”
若敖氏:???
楚成王眉头微挑,他倒是没想到,原来自已这孙子竟有如此杀伐果断的一面。这下,他愈发欣赏了。
赵盾暗自思索,这若敖氏也算劲敌,如若没有他们,那在之后的晋楚争霸中,晋国又能否抢得优势?
〔趁此时机,楚庄王又灭掉了淮南的舒国,至此,若敖氏之乱算是彻底画上了句号。〕
〔没了后顾之忧,楚庄王顿觉可以与晋国一较高下了。晋楚争霸,即将开始!〕
〔关于晋楚两国之间的争斗,往往都会牵扯到其它国家。而这里面最倒霉的,那就是郑国!〕
〔毕竟是兵家必争之地,郑国的地理位置由于实在太好,所以会成为晋国与楚国之间交锋的焦点显然不足为奇。〕
〔公元前604年,楚国伐郑,郑襄公向晋国求救,晋军还没赶到,楚国又去攻打陈国,晋军无奈,只能继续赶赴救火。〕
〔楚庄王的策略很简单,他就是要尽量避免与晋国爆发直接冲突,而是利用晋国在来回奔波、疲于救援的过程中,只要稍有破绽露出,那楚国便可以一击致命。〕
赵盾神情严肃,这样的对手往往最是难缠,也是战场中最难对付的那种类型。
如此以往,处于被动中的晋国难保不会有露出破绽的那天。
见此一幕,郑穆公不禁叹气。
“唉,自求多福吧!孩子。”
郑襄公:???
〔公元前601年,执掌晋国朝政十余年的赵盾因病逝世。之后不久,南方楚国却在这时迎来一位新的令尹,他就是孙叔敖。〕
〔孙叔敖之于楚庄王,可对比为管仲之于齐桓公,百里奚之于秦穆公。他们三人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在辅佐自已君主成就霸业的过程中,都有着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真正的贤能之臣。〕
“孙叔敖?贤能之臣?”
楚庄王好奇了,这人究竟有何等才能,竟能与管仲那等贤相相提并论?
此时,正在主持兴修水利的孙叔敖惊诧抬头,刚刚这天幕难道是在说自已?
〔自若敖氏之后,令尹职位空缺,楚庄王原本想任命虞邱子为令尹,虞邱子没有同意,但他推荐了一个人,这就是孙叔敖。〕
〔经过考察,楚庄王对孙叔敖的才能非常认可,于是任命他为令尹。孙叔敖平民出身,据说以前经过高人指点,学到了很多渊博的知识。〕
〔当政以后,孙叔敖展现出圣贤一般的道德水准和施政能力。他与楚庄王君臣相谐,励精图治,短短几年间就把楚国带上了国富民强的顶峰。〕
〔至此,楚国已完全具备了称霸的基础。而最终能否实现称霸中原,那么就得看接下来与晋国的真正决战了。〕
楚庄王对这人很感兴趣,于是,他当即下令派人前去寻找此人。
赵盾只觉可惜,晋楚决战之际,自已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年了。
没了自已,那时候的晋国还能抵挡住愈发强大起来的楚国吗?
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很不靠谱。
孙叔敖一怔,看到天幕展示的画面,好像这真的是在说自已。
“能与管仲相提并论,这是真的吗?该不会是在做梦?”
孙叔敖有些诧异,但还没等他思考太久,周边的骚动瞬间打断了他的思绪。
不出意外,此时身旁乃至附近的人,已经有很多贺喜声朝自已这边不断涌来。
不过短短时间,这股热闹的氛围,便已经将此地彻底淹没。
〔晋国这边,自赵盾去世以后,郤缺便继任了正卿的位置。郤缺此人行事非常稳重,执掌朝政以来更是滴水不漏。在他当政这几年里,无论楚国如何挑衅,他却始终能让楚国占不到明显的便宜,依旧维持着这段相对稳定的争霸时期。〕
〔郤缺退下后,荀林父继任正卿,开始执掌国政。在荀林父的政治生涯里,他几乎被压了一辈子,直到晚年才最终登上权力的巅峰。〕
〔荀林父的能力虽然非常不错,但更多却是体现在战场方面。战场之上,他是无往而不利的强者,但在朝政上的处事能力和个人威望比起赵盾和郤缺却是要差一些,不太能服众。而这也给接下来发生的晋楚大战埋下了致命隐患。〕
荀林父原本还有些高兴,但这最后却突然感觉有很多视线正朝自已这边看来。
侧头看去,只见赵盾等人正直勾勾的盯着自已,瞬间压力巨大。
“那个,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毕竟是实话,未来晋楚之间究竟发生了何等大战,对于现如今的他而言,那肯定是两眼一抹黑。
赵盾抬手止住了众人想要探究的视线,轻咳一声,说道:“诸位还是继续观看天幕吧!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之后群臣再商议一番,如此才有解决的可能。”
有道理,群臣赞同点头。
〔荀林父执掌朝政以后,这时的晋国君主是晋景公,晋成公于公元前600年去世。〕
〔从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599年,郑国总是挨楚国的打,而晋国总是派兵援助郑国,三方之间可谓闹得“不亦乐乎。”〕
〔就是郑国有点悲催,可能他们自已也没想到,在春秋早期,以“小霸”开局的郑国,结果到了这时,却从此过上了“朝晋暮楚”的日子,真是世态炎凉,有苦说不出啊!〕
郑庄公目光失神,所以,这是为什么?
到底是继承人不争气,还是地理位置实在太好的缘故?
可恶,要知道郑国以后有这种结局的话,当初他就不该那么畏手畏脚的!
果断一点,直接抢周边国家的地盘不就好了?真是失算啊!
〔公元前598年,陈国爆发内乱。起因是由郑穆公一个称之为夏姬的女儿所引起的。夏姬美艳绝伦,又生性放荡,出嫁前就曾与庶兄公子蛮私通,出嫁后不到九个月便生了个儿子,取名夏徽舒。〕
〔夏徽舒十二岁时,正值壮年的夏御叔因病而亡。夏姬的想法很不一般,她先与陈国大夫孔宁、仪行父两人玩“暧昧”,后又跟陈灵公私混。〕
〔就这样过了很多年,夏徽舒终于成年了,在继任陈国司马并掌握了兵权之后,早就无法忍受的他当即射杀了陈灵公。孔宁、仪行父趁乱逃脱,跑到楚国举报夏徽舒弑君。楚庄王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由头,于是率领楚军进入陈国,夏徽舒被五马分尸,而夏姬则被拘送回楚国。〕
〔在当时,估计谁也不会想到,这位美艳绝伦的夏姬,将会在未来给楚国带来无尽灾祸。〕
楚庄王瞬间从美色中缓过神来,下一刻,他神情严肃的下令道:“如果以后遇到此女,哪怕杀掉也不能让其踏进楚国边境一步!”
“是!”殿内众大臣也是一惊,旋即很快就将这个命令传达了下去。
大夫巫臣看到这一幕,想要阻止,但却不知用何理由,因而只能站在原地默默哀叹!可惜了!
郑穆公此时无法言喻,之前嘲笑齐国还挺欢乐,可如今轮到自已了,他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是真的有因果报应的!
唉,真是活该!
〔当然,那是后话。说回当时,原本楚国已经将陈国给灭了,甚至还设置了陈县。但申叔时却坚决反对这种行为,他认为楚国此举是因陈国内乱而率诸侯讨伐,本来是义举,结果却占据其地,将来何以称霸天下?楚庄王一听,有道理,于是又恢复了陈国,而也因此,使得楚国受到了中原诸侯一片赞赏。〕
〔楚庄王居然讲仁义,这在楚国历代君王里面,楚庄王无疑是一个另类。当然,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楚庄王最后才能一举称霸中原,而众诸侯却无人质疑。〕
赵盾一惊,这楚国称霸中原了?那他晋国呢?又沦落到什么处境了?
楚庄王着下巴,难道讲“仁义”真有这么大的作用?
他们中原诸侯不是一向称楚国为蛮夷吗?难道他们就只是因为“仁义”,所以就认可自已的霸主地位了?
似乎,很不可思议啊!武力征服不管用,反而“仁义”加上“武力”却能畅通无阻?
所以,这就是称霸中原的必定途径?
这瞬间,他似乎抓到了什么。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尽起三军讨伐郑国,这是楚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伐郑行动,声势非常浩大,直接将郑国围的水泄不通。〕
〔整整十七天后,郑襄公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命人占卜看看。占卜:投降,不吉;求战,吉利。这就挺离谱的,怎么打?举国恸哭。〕
〔激战三个月,楚军破城,郑襄公坦胸露臂,开城投降。〕
郑襄公瞬间失神,郑国就这样灭亡了?
〔楚庄王最终还是没有真正吞并郑国,而是与其结盟,然后撤军三十里。〕
〔这时候晋军已经赶到,当得知楚、郑已经讲和,荀林父就想撤军,但中军佐先縠却反对撤军,并擅自率领部下渡过黄河追击楚军。〕
〔见此情形,荀林父只能率军跟上,但渡过黄河后的晋军其实并不想打这一仗,因而压根就没有作战的决心,其士气自然低落。〕
〔晋军赶来,楚庄王也想撤军,但大夫伍参却建议与晋军大战一场。楚庄王同意,于是驻军在管邑以待晋军,而晋军也驻扎在邲地。〕
赵盾表情严肃,决战来了!
〔在家门口打仗,然后把自已围在中间,这让郑国很是难受,为求生存,郑襄公自然希望晋、楚两国速战速决,谁打赢了就跟谁,于是派使者请晋国出战。〕
〔晋国六卿各执已见,决心难下,而这就给了楚国机会。〕
〔楚国这边,一面派使者与晋军议和,并定下结盟日期,以麻痹晋军,一面令小股部队挑衅晋国,借以试探。〕
〔遭受挑衅,晋国内部的分歧无疑更加严重。晋将魏锜、赵旃自请到楚军议和,这两人是主战派,本意也不是去谈判请和的。赵旃是赵穿的儿子,这对父子俩专坑晋国一百年。〕
〔魏锜与赵旃来到楚国阵营后,结果不知死活趁机挑衅楚军。楚庄王当即就怒了,然后亲率大军直接杀了出来,楚军也没想到老大居然这么猛,没有犹豫,也跟着杀了出去。〕
〔军营里面,号角齐鸣,孙叔敖发起总动员,号召楚军立即全体出动,保护庄王。片刻之间,左、中、右三军齐动,人人争先,战争就这样提前打响了!〕
赵盾只觉脸都黑了,这都什么事啊?
你们两个到底是对方的卧底,还是来搞笑的?
〔楚军来势凶猛,而晋军本来以为此次会是议和结束,谁也没想真正打这一仗,所以并没有做好作战准备,结果突然被楚军这么一冲,瞬间大乱,晋军全体直接溃败。在荀林父下达“先过河者有赏”这个军令后,所有士兵都不要命的往前逃窜,混乱中,自相踩踏者更是不计其数。〕
〔晋军四散奔逃,还没等渡过黄河,楚国战车已经赶到,并在后面一路追杀,箭如雨下,晋军尸体很快就铺满了黄河岸边,瞬间血水遍地。〕
〔当然,在这如此血腥的战争期间,居然还发生了一段颇为搞笑的小插曲,据说晋军在争相逃命时,有战车陷在泥地里跑不动,楚军看见之后,不仅没有趁人之危,反而还过去帮他们抽掉车前的横木,一番操作之下,战车就又能跑了。晋军士兵一边逃跑一边还不忘调侃楚军,说他们不愧是大国,连逃跑都这么有经验。〕
〔你们这样说,真不怕人家集体反悔,然后把你们全都宰了?只能说,真是心大。〕
晋文公脸色难看,晋国的军队实力竟如此不堪一击??
这才多少年,竟已衰败至此!那些将领与六卿就是这么治理朝政的?太让他失望了!
赵盾脸色大变,这就是他郑重对待的晋楚决战?这踏马不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六卿各执已见,决心难下?原来这就是天幕之前说的致命隐患啊?
这荀林父到底是怎么做这个正卿的?啊!
〔邲之战,晋军大败。第二天,楚军进驻邲地,看着漫山遍野的晋军尸体,大夫潘党建议,“筑京观”以示战功,楚庄王没有同意,下令“止戈为武”,并在黄河岸边祭祀了河神,然后班师回国了。〕
〔邲之战后,楚军也因这场胜利,使得中原诸侯相继归附。至此,楚庄王饮马黄河,称霸中原。〕
(http://www.dishug.com/book/iCvUI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dishug.com。帝书阁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dishug.com